租房合同注意细节,超级实用
转载自:房天下时间:2015-11-04 09:5484人浏览
在找好了 房源 ,一切条件都满意后,后一步则是签订租房合同了。在签订合同,不要忘记登记备案。双方签订的书面 租赁 合同/2050801" target="_blank">房屋 租赁 合同,合同中要对 租赁 期限、 租金 数额、支付方式、房屋用途、违约责任等作出约定,以便日后解决纠纷时有据可依。
1、一切以书面为准,口头承诺视为无效
在确认 房产 安全后,后期能否住得舒适安心,关键就在于 租赁 合同的签订。一些房东在看房期间表现得十分耐心和热情,并满口答应家具家电一应配齐并保证使用。许多租户在签订合同时,被房东的热情所麻痹,没有将房东的口头承诺写进合同。在合同签订后,房东往往一口咬定,以签订的合同为准,不承认不履行之前口头承诺的种种,此时租户也只能吃哑巴亏。
所以,您在签订合同时,一定要把相关的事项尽可能在合同中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出来,任何口头承诺均视为无效。
2、长租短租要写明,转租协议可事先约定
目前 租赁 合同/2050801" target="_blank">房屋 租赁 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,不过租户的实际租期却有长有短,并不固定。
如果是长于一年的,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提前1至2个月与房东预约,签订续签合同。
如果实际租期不满一年,房东却要求签一年的,租户可以在合同中事先签订一个转租协议,与房东或者经纪公司约定届时转租的相关事项。否则租户临时决定转租,部分房东可能不愿意或者难以及时找到下一个房客,那么租户就要承担其中的损失。
3、明确房租和水电煤气费的支付额度、方式、时间
租房的费用一般包括房租、水电煤气等费用。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这些费用的支付额度、方式、时间,就尤为关键。
目前房租的支付方式有押二付三、押一付一年、 押一付三 等方式,使用比较普遍。 业主 及客户都相对认可的方式是 押一付三 。
另外,租户还应与房东或者经纪公司约定有线电视费、 保证金 的支付额度以及支付方式,确定后期使用时产生的水电煤气费用的交付方式及时间,取得电卡、水卡等支付凭证,以免后期使用出现麻烦。
4、电话、宽带易忽视,不使用要及时停机
对于普通的租户来说,家具家电、水电煤气等都是日常生活必须的,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会比较关注。但是却往往会忽视电话、宽带这两项。因为在签订合同时不好确定电话、宽带的状况,往往在签订合同后才发 现房 东或原租户拖欠了大量的电话费,或者是宽带无法顺利安装,对后期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。
因此,您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有无电话机,是否能够顺利安装宽带,是否拖欠费用。如果有电话,租户在租期内并不使用,要及时通知房东或经纪公司办理停机。
5、清点屋内设施,有更改需双方签名确认
租户与房东签订 租赁 合同/2050801" target="_blank">房屋 租赁 合同一般是在出租的房屋内,此时租户要详细清点屋内设施,把使用到的家具家电以及可能使用不到的设备都要写进合同。比如地面、墙面、 门窗 等 装修 状况,抽 油烟机 、燃气灶、坐便等固定设施等等。
除了写清楚是否有该项设施外,还要明确设施的新旧程度、有无损坏。否则租期结束后,房东会根据签订的合同要求租户进行赔偿,如果合同没有事先约定,吃亏的还是租户。
因此,您一定要仔细清点屋内实施,如果所签订的合同有笔误或者错漏,在修正时,一定要租户及房东双方签名确认,并注上日期。如果后期发生屋内设施维修,就可以凭借合同来确定是人为损坏还是自然老化,后的 物业交割 也会更加顺利。
房屋 租赁 纠纷的处理方式
1、协商解决
房屋 租赁 当事人因 租赁 房屋发生纠纷的,应当协商解决;
2、协商不成的,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
协商不成的,应当按照 租赁 合同/2050801" target="_blank">房屋 租赁 合同中约定的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。
(1) 申请仲裁解决问题
仲裁是公民、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其他财 产权 益纠纷时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。但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,应当双方自愿,并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。若事先在合同没有约定,事后双方当事人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,一方申请仲裁的,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。
反之,双方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已有约定,或者事后已达成仲裁协议的,一方向法院起诉,法院也将不予受理。仲裁具有司法行为的效力,一旦判决书生效,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(2)民事诉讼解决问题
若当事人在 租赁 合同/2050801" target="_blank">房屋 租赁 合同中约定诉讼方式解决的或者在纠纷发生后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,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 租赁 当事人违反相关规定,致使 租赁 合同无效的,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。 租赁 当事人一方未履行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,致使 租赁 合同解除的,未履行规定义务的一方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;造成另一方或者第三人财产损失、人身伤害的,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。
0